2014年7月17日,國家能源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fā)布了《關于規(guī)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yè)科學有序發(fā)展的通知》。通知稱,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有序推進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穩(wěn)步推進煤制天然氣產業(yè)化示范的指導意見》,近期將發(fā)布實施。
隨后不久,上述兩份《指導意見》的草案開始征求意見和修改。然而,迄今為止再無下文。
11月中旬,記者從發(fā)改委相關官員處獲悉,這兩份《指導意見》已經擱置,因為“爭議比較大,條件不成熟”。
焦點是環(huán)保問題
在這兩份《指導意見》中,“適度發(fā)展”煤制油和煤制氣都被賦予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需要“重點建設”的示范基地集中在黃河流域的陜西、內蒙古、寧夏等地。然而,這些地區(qū)恰恰又都是水資源有限、生態(tài)系統(tǒng)較為脆弱的地方。因此,“量水而行”和“落實最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成為了指導性的基本原則。新建項目被要求落實環(huán)境容量和排污去向,廢水廢氣都被要求嚴格執(zhí)行相關排放標準。
如果按原計劃推進產業(yè)化的示范,這樣的要求能夠被滿足嗎?尤其是那些規(guī)劃在干旱地區(qū),沒有任何污水排放條件的大型項目,如果必須推進,又要符合環(huán)保要求,就只能按照“零排放”的標準來設計和實施。先期已經于這些地區(qū)投產的示范性項目就是以這種方式獲得的“路條”。
就在兩份《指導意見》開始制定前不久,在環(huán)保部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的一次研討會上,全國各地已經有現成經驗的各類煤化工企業(yè),都被擺上桌面討論—究竟有沒有一家企業(yè)真正實現了號稱的廢水“零排放”?現有的生產工藝、污水處理技術以及管理規(guī)范,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潔無污染?
有的企業(yè),數次改造的投入已經比最初的計劃投資翻倍,但仍然因為“不可避免”的污染而被罰款;有的企業(yè)花了數百萬做調研,卻發(fā)現“自己都難以說服自己”,于是頂著地方政府不斷催促的壓力暫停了投資計劃。
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石化輕紡評估部主任周學雙告訴記者:“如果‘零排放’只是為了突破上項目的環(huán)境限制而編出來的一個神話,現有工藝技術根本做不到的話,那么就必然意味著,要么是污染轉移,要么是偷排偷放。結論可以待事實去驗證!
“計劃外”污染
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有一片叫做蘆河的封閉濕地,曾是當地農民飲用和灌溉的水源。2012年左右,蘆河的水面開始被大面積黑色的污水和白色的泡沫所覆蓋,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這都是由一根排污管造成的,排污管連接著正在建設中的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大型化工廠。
這個化工廠,號稱“全球首套煤、油、氣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285億元,主要由180萬噸的煤制甲醇和150萬噸的渣油熱裂解及下游產品組成。
按照以前的環(huán)?偩趾同F在的環(huán)保部歷來的環(huán)評分級審批規(guī)定,這樣的項目應該由環(huán)保部來審批。然而,經記者核實,這個陜西省的重點項目在2008年的時候,就由陜西省環(huán)保廳直接批了。因為項目所在地沒有可以納污的水體,所以陜西省環(huán)保廳就以“零排放”作為項目的實施條件和水污染控制的目標。隨后,項目建設啟動,迄今為止尚未滿負荷運行,卻已經頻發(fā)污染事件。
2013年初,因為排污蘆河,當地媒體已經對其進行了曝光。根據當時官方的解釋,這是因為施工階段污水處理設施尚未建成造成的。2014年11月,記者在蘆河濕地現場看到,那根連接化工廠的排污管依然插在蘆河濕地里,周圍的水體依然渾濁骯臟,散發(fā)著陣陣臭氣。
項目方負責污水處理的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污水處理設施已經建好了,所有廢水按照環(huán)評要求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中水回用了!澳莻排污管肯定已經堵了,不再外排了!彼f。
污水“暫存”池
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公司設計的“零排放”設施中,包含一個“沙生濕地生態(tài)園”項目。根據環(huán)評報告,這片濕地“將徹底解決園區(qū)中水處理站剩余中水、高鹽水、污水處理站排水及廢堿液的處理及排放問題”。
2014年11月,記者在工廠外的一片沙漠中找到這片占地168畝的“人工濕地”。該項目“零排放”工程的負責人,陜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齊永紅告訴記者,這其實就是一個緩沖池,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空的,因為目前前端的設施運行還不穩(wěn)定,污水中有些指標的波動大,來不及處理的時候就暫時儲存在這里。并且也做了防滲,保證不會污染地下水。
當地水利部門的一位官員告訴南都記者他的擔憂—排放條件受限制的煤化工廠大都有一個巨大的水池子,不管名稱上叫暫存池也好,還是用來蒸發(fā)結晶濃鹽水的蒸發(fā)塘也好,都可能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隱患。搞不好,就是一個大滲坑。
南都記者沿著黃河考察流域內各煤化工工業(yè)園區(qū)發(fā)現,裝滿污水的“大水池”基本是各煤化工基地的標配設施。更在多位業(yè)內人士處得到證實—目前已建蒸發(fā)塘的蒸發(fā)效果并不理想,而污水暫存也只是權宜之計。更為麻煩的是,從最后的濃鹽水中取出來的氯鹽、硫酸鹽等成分,如果放置不當,一場雨下來,就又變成了污水,搞不好也會滲入地下。
藏于沙漠的滲坑
擺在明面上的“大水池”還可以說在監(jiān)管的視線范圍內,南都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示范性的“零排放”項目甚至存在滲坑偷排的嫌疑,比如西拉木倫河上游的大唐煤制氣項目。
在大唐公司煤制氣項目廠界外的西北角,藏于沒有道路的沙丘深處,有一個面積如網球場大小,深度大約5米的長方形沙坑。
2014年8月中下旬,大唐公司因為準備把煤制氣項目賣給神華公司而停產,進行相關的整理核算。在此之前,這個坑里數次出現黑色的臟水,并伴隨明顯刺鼻性氣味。沙坑壁上也留下了污水下滲留下的痕跡。當地牧民告訴南都記者,大唐公司不僅有臭氣熏天的蒸發(fā)塘,也用這個滲坑來偷偷排污。
2014年11月,南都記者發(fā)現,沙坑已經被清理過。一位工人解釋說:“這個坑是用來接廠區(qū)內的雨水的,而且是15分鐘之后的雨水才排到這里。前15分鐘的雨水比較臟,我們都全部搜集處理!敝劣跒槭裁催@個坑沒有做任何防滲,該工人解釋說:“因為15分鐘之后的雨水就不臟了,所以不需要防滲。”
南都記者查閱該項目的環(huán)評報告發(fā)現,按照給排水的要求,廠區(qū)的雨水要搜集回用,來不及搜集的,會經由管線輸送至據廠界東5.5公里處的蒸發(fā)塘里。蒸發(fā)塘是用來蒸發(fā)結晶濃鹽水的,占地面積達1平方公里,每小時處理污水的能力是500立方米。能裝下的水量至少是這個沙坑的幾百倍,有多少“雨洪”需要另外再挖坑排放?
南都記者從當地水利部門獲悉,截至8月份大唐公司停產之前,當地的抗旱形勢都異常嚴峻,一直都沒有有效的降水,莊稼都大面積絕收,哪兒來的那么多雨水呢?
而據另一位參加過大唐項目環(huán)評審批的專家介紹,當地年均降雨量僅為379毫米,而蒸發(fā)量為1688毫米,所以就沒有必要再專門建造“泄雨洪”的設施。
此前,大唐公司的一位環(huán)保專家告訴記者,大唐煤制氣項目總投資200多個億,其中環(huán)保投資就有20多個億,并且還在不斷地追加投入進行改善優(yōu)化,絕對沒有必要為了節(jié)約一點成本而偷排偷放。另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贊同他的說法,并懷疑“偷排”的情況如果存在,更可能是因為有些非正常工況下的廢水實在沒辦法或者來不及處理,又受制于“零排放”的設施限制,所以就“被逼”偷排了。
大唐公司憑空挖出來的這個大坑,成了懸在工廠西北角上的一個問號,也成了煤制氣的“先行示范”項目留給這個行業(yè)的一個問號。
國家發(fā)改委氣候戰(zhàn)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告訴記者,目前,煤制氣的技術本身就并不成熟。然而,在政策和經濟的雙重驅動下,我國已建、在建、擬建的煤制氣項目已經超過60個,絕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區(qū)。
除了“不成熟”帶來的生態(tài)隱患,從大局角度講,急于求成地推進產業(yè)化也會后患無窮。李俊峰說:“所以,它的發(fā)展切不可一擁而上,這種產業(yè)一旦形成,將長期固化下去,對我國能源供應體系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保護帶來的負面影響將不可估量!
來源:南都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m.shanesbookmarks.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m.shanesbookmarks.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m.shanesbookmarks.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